
英國著名哲學家培根在《論習慣》中指出,“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,它可以主宰人生。因此,人自幼就應該通過完善的教育去建立一種良好的習慣”。
我國教育家葉圣陶也曾說過,“教育就是習慣的培養(yǎng)”。
所謂習慣成自然,“母語式學習解決方案”理念的開創(chuàng)者iEnglish所倡導的就是讓孩子們在類母語的環(huán)境中,每天堅持不斷的進行不低于30分鐘的英語輸入與輸出練習,讓學英語像學說話一樣,自然簡單,成為一種習慣。
最近,由托普朗寧發(fā)起的“玩轉英語·用iEnglish”第二屆全國ETP大賽正在進行排位賽階段的比拼,活動“明星官”招募也在進行中,據了解,上屆活動決賽圈的多組戰(zhàn)隊的名字都出現在了其中。
ETP(English Through Play)是內置在iEnglish類母語英語學習訓練系統(tǒng)中,寓教于樂的板塊之一,打開ETP板塊,學習者可以在系統(tǒng)真人發(fā)聲(單詞或者詞組的讀音)、實物以及實物圖形化的信息環(huán)境中,將聲音信號和實物、圖形不斷匹配,不間斷的輸入到大腦中,直至這些信息在大腦中自然結合,形成理解和認知,然后手指輕觸系統(tǒng)中的圖形完成練習動作。
這些理解和認知,沉淀在用戶大腦中,無須“翻譯”過程,直接輸出和應用,貼合語言習得的母語化思維。這種方式既訓練了孩子的感覺統(tǒng)合能力以及學習專注力,同時又集趣味性、競技性、知識性和能力鍛煉為一體。ETP板塊也被孩子們稱為英語學習版的“大家來找茬”。
興趣激發(fā)正是iEnglish設計的底層邏輯之一。據托普朗寧相關負責人介紹稱,iEnglish類母語英語學習訓練系統(tǒng)遵循語言學習和教育的本質規(guī)律,深層次領略教育內核,通過精選海量優(yōu)質英文素材,以包括ETP板塊在內繪本、故事、小說、圖片、音頻、視頻等多種形式為孩子搭建一個類母語的語言訓練環(huán)境,引導孩子進行海量可理解性輸入與輸出的訓練,在輕松愉快中自然而然習得英語——而這也是掌握一門語言唯一正確的方式。不管是iEnglish類母語英語學習訓練系統(tǒng)還是ETP大賽,教育的藝術都不在于灌輸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,而這個過程正是用興趣將英語學習變成一種好習慣的過程。
首屆“iEnglish全國ETP大賽”季軍隊“姐妹團隊”隊長依然稱,ETP這種游戲化的英語學習方式,讓我記單詞變的特別簡單,而書籍的跟讀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堅持學習的難度,信心的積累很容易讓英語的學習成為一種習慣。
亞軍“不知道隊”成員王一諾表示,ETP就像我英語學習的啟蒙老師一樣,首先體會到的是樂趣,這樣堅持起來不會吃力,上次比賽遇到了特別多英語能力很厲害的小朋友,這也激勵我要繼續(xù)好好學習英語。
而冠軍“神龍隊”的周渝皓則說,比賽是刺激自己更好進步的方式,ETP更與眾不同一些,并不像游戲一樣單純的PK,而是在英語的環(huán)境中鍛煉觀察力,無形中識記單詞,其實現在我的反應速度特別快,很多單詞聽過之后基本就能記住。
“其實,孩子們的反映,正是ETP隱藏的四個教育深意中的一些點,第一孩子需要認真的觀察才能找到圖形,培養(yǎng)孩子的觀察力;其次,在聽的過程中,孩子著急點擊圖片并沒有用,這培養(yǎng)孩子的耐心和專注力;第三,在圖形出現的過程中,耳朵一直在聽,培養(yǎng)孩子的聽力詞匯;第四,ETP有圖片、文字和聲音三個信號組成閉環(huán),形成語境,在這個環(huán)境中一直不停的輸入和輸出,孩子在游戲過程中,一般都會喃喃自語,發(fā)出聲音,把聽、讀、看結合在一起,形成了母語思維的閉環(huán)。”上述托普朗寧相關負責人表示。
連續(xù)閱讀iEnglish超過700天的孔李維覺稱,一年多來,他始終記得去年決賽現場和所有小朋友一起宣誓的內容,“以后的每一天,我愿意延續(xù)比賽時養(yǎng)成的好習慣,做好時間管理、自律閱讀、團結隊友、追求上進但不懼怕失敗,勇敢迎接人生中的每個挑戰(zhàn);在未來的學習和比賽中,以身作則,傳播未來教育,傳遞iEnglish母語式英語學習理念,讓ETP大賽深入人心,讓更多的身邊人能夠享受未來教育!”
去年,孔李維覺和他戰(zhàn)隊的小伙伴止步八強,未能體驗到最終冠軍的喜悅。他說:“今年排位賽我們隊的名次依然不錯,目標當然是沖進總決賽,沖擊總冠軍。不過,我們的行動不僅僅是單純的口號,就如我們的隊名‘努力堅持隊’一樣,我們都在通過一天一天的努力,在堅持閱讀iEnglish,堅持ETP比賽的過程中,把英語學習,把自主閱讀養(yǎng)成為我們每天的習慣。”